
图片版权归海洋与气象学院所有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,严禁用于商业用途
1. 定义与概述
褶皱按横剖面的五种形态模型 - 直立褶皱是指在地质学中,当观察岩石层在垂直于褶皱轴线方向(即横剖面)上的形态时,如果褶皱的枢纽几乎垂直地面,且两翼岩层以相似的角度向相反方向倾斜,则这种褶皱被称为直立褶皱。直立褶皱是褶皱构造的一种基本类型,它展示了岩层在受到强烈挤压应力作用后形成的特殊几何形态。这类褶皱通常出现在强烈的横向压缩环境中,如造山带内,是研究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。
2. 形成背景
构造应力的作用:直立褶皱主要由地壳内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引起,特别是当两个相邻板块相向移动并发生碰撞时,在接触区域产生的强大挤压力迫使这里的岩石层被迫变形。在强烈的挤压环境下,岩层不仅会发生弯曲,而且由于应力集中,部分岩层可能会沿垂直方向折叠,形成近乎直立的姿态。
沉积环境的影响:虽然沉积环境的变化对直立褶皱的形成影响较小,但在某些情况下,早期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也可能影响到后期褶皱的具体形态。例如,较厚或较硬的岩层可能更难变形,从而更容易保持直立状态。
构造抬升与侵蚀:随着地壳的抬升,原本埋藏较深的直立褶皱逐渐暴露于地表,受到风化、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。这一过程不仅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貌特征,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观察直立褶皱的机会。
3. 特征描述
枢纽接近垂直:直立褶皱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枢纽几乎是垂直地面的,这意味着在横剖面上,褶皱轴线看起来像是被竖直切割开来的岩层。枢纽的位置和走向可以提供关于构造应力方向的重要信息。
两翼倾角大致相等:直立褶皱的两侧翼部(即从枢纽向外延伸的部分)通常具有相似的倾斜角度,并且这些角度相对较大,表明岩层在变形过程中受到了均匀而强烈的挤压。
对称性较好:由于两翼倾角相近,直立褶皱往往表现出较好的对称性,这有助于识别和分类褶皱类型。然而,在实际地质环境中,由于复杂的构造活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,对称性可能会有所偏差。
版权归海洋与气象学院所有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,严禁用于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