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版权归海洋与气象学院所有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,严禁用于商业用途
1. 定义与概述
褶皱按横剖面的五种形态模型 - 倾斜褶皱是指在地质学中,当观察岩石层在垂直于褶皱轴线方向(即横剖面)上的形态时,如果褶皱的枢纽并非完全垂直而是有一定角度倾斜,则这种褶皱被称为倾斜褶皱。倾斜褶皱是褶皱构造的一种基本类型,它展示了岩层在受到非均匀挤压应力作用后形成的特殊几何形态。这类褶皱通常出现在地壳变形过程中应力分布不均的区域,反映了局部构造环境的独特性。
2. 形成背景
构造应力的作用:倾斜褶皱主要由地壳内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引起,特别是在板块边缘或造山带等构造活跃区,由于不同方向和强度的挤压力作用,导致岩层不仅发生弯曲,而且其枢纽也会偏离垂直方向,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。这种倾斜可能是由于一侧的压力大于另一侧,或者是多期构造活动叠加的结果。
沉积环境的影响:早期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也会影响倾斜褶皱的具体形态。例如,在某些情况下,较厚或较硬的岩层可能更难变形,而较软弱的岩层则更容易弯曲,从而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褶皱。
构造抬升与侵蚀:随着地壳的抬升,原本埋藏较深的倾斜褶皱逐渐暴露于地表,受到风化、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。这一过程不仅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貌特征,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观察倾斜褶皱的机会。
3. 特征描述
枢纽倾斜:倾斜褶皱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枢纽不是垂直地面的,而是以一定的角度倾斜。这个角度可以从小到大变化,具体取决于所受构造应力的方向和强度。枢纽的角度和方位对于理解构造应力历史至关重要。
两翼倾角不同:倾斜褶皱的两侧翼部(即从枢纽向外延伸的部分)通常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。一边的翼部可能会非常陡峭,而另一边则较为平缓,这反映了岩层在变形过程中受到的非均匀应力作用。
不对称性:由于两翼倾角的不同,倾斜褶皱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。这种不对称性可以帮助识别构造运动的方向和强度,并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提供线索。